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歷史法規

法規名稱: 財政部國家賠償事件處理要點
民國 85 年 08 月 18 日
法規內容:
一、為處理本部受理之國家賠償事件,本部應組成國家賠償事件審議委員
    會(以下簡稱國賠會。)


二、本部國賠會置主任委員一人,由部長指定次長一人兼任,委員五至七
    人,除主任秘書、關政司司長、保險司司長及法規委員會執行秘書為
    當然委員外,由部長指派適當人選;其行政作業,由法規委員會兼辦
    。


三、本部國賠會之職掌如左:
(一)關於請求賠償事件之審議事項。
(二)關於請求賠償事件之協議事項。
(三)關於本部直屬各機關賠償金額超過逕行決定限度事件之核議事項。
(四)關於賠償義務機關之確定事項。
(五)關於求償事件之核議事項。
(六)其他有關國家賠償事項。


四、本部國賠會視請求賠償事件之受理情況不定時開會,由主任委員擔任
    主席。主任委員因故不能出席時,應指定委員一人為主席。開會時委
    員因故不能出席,應指派熟諳國家賠償業務人員代理之。


五、請求權人依國家賠償法請求賠償時,應請其填具賠償請求書。其有代
    理人者,並應請其提出委任書或法定代理權之證明文件。


六、本部收受賠償請求書時,應於該請求書加蓋收件章戳,記明收件日期
    、文號,送法規委員會。


七、法規委員會收到人民請求國家賠償案件,應即送主管業務單位核議意
    見。


八、主管業務單位於收到法規委員會移來人民請求國家賠償事件後,應即
    詳為檢討與必要之調查,充分提供證據、事實、理由及法令依據,檢
    齊有關案卷送法規委員會。


九、法規委員會應於主管業務位退回人民請求國家賠償案件後,隨即進行
    審查,研提初審意見,將全案提報本部國賠會審議,並請主管業務單
    位列席參加。


十、經國賠會審議結果,如認本部非賠償義務機關、或無賠償義務、或其
    請求權已因時效而消滅者,應於收受前項請求書之日起十五日內,以
    書面敘述理由拒絕之,並通知有關機關。


十一、除有前條拒絕賠償之情形外,應速指協議期日,通知請求權人、國
      家賠償法施行細則第十五條第一項及第十六條規定之機關、公務員
      、團體、個人或應負責任之人,到場陳述意見,並得按事件性質邀
      約專家出席。


十二、請求權人於協議期日不到場者,本部審酌情形,得視為協議不成立
      或另定協議期日。


十三、於協議前,應就協議有關之事項蒐集證據,並就賠償責任詳加分析
      研判,必要時,得洽請有關單位鑑定。受理請求賠償費額在新臺幣
      五十萬元以上之事件者,並得附具有關資料,函請該管地方法院檢
      察處指派檢察官提供法律上之意見,


十四、協議進行時,應依所得證據及專門知識經驗人之意見,據實核定賠
      償金額。


十五、協議紀錄應依國家賠償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三條規定詳為記載,並由
      有關人員簽名或蓋章,及加蓋機關印信。


十六、應賠償之金額超過本部得逕行決定之限度時,應即就其金額報經行
      政院核定,始得與請求權人成立協議。


十七、自開始協議之日起逾六十日協議未成立,請求權人未依規定請發協
      議不成立證明書者,本部應其請求,得繼續協議一次。


十八、協議成立時,應依規定作成協議書,由有關人員簽名或蓋章,蓋妥
      機關印信,於十日內派員或交郵政機關送達,並作成送達證書。


十九、賠償協議不成立者,依賠償請求權人之請求發給協議不成立證明書
      。


二十、執行賠償協議為回復原狀者,由主管業務單位執行之。


二十一、人民提起損害賠償之訴者,由主管業務單位依民事訴訟法程序應
        訴,並由法規委員會予以協助。


二十二、本部因國家賠償事件所生求償權之行使,應依國賠會核議。如有
        於求償者,承辦人員應受懲處。


二十三、求償權應審慎行使,並應先與被求償者進行協商,酌情許其分期
        給付,其協商結果應作成紀錄。協商不成立者,應註注意國家賠
        償法第八條第二項所定時效,依訴訟程序行使求償權。


二十四、每年一月及七月將受理之國家賠償事件及處理情形列表送法務部
        。


二十五、本部所屬機關,關於其主管業務之國家賠償事件,由各該機關自
        行依法處理。



法規內容: